

林岄镅的长子李劲彦,是一位医生。
立卑卓越老师林岄镅在38教学生涯中,未曾请过病假。
从1977年踏足教育界迄今,一直以来,她认真工作,不言苦,以积极精神做好本分,即使退休后也一样。
对她而言,信念很重要,只要坚持,可以克服任何的不可能。
身为教育工作者,林岄镅强调因才施教,助孩子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才华。不要以有色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孩子,对一名教师而言,应该善用自己的技巧,帮助孩子。
欣赏孩子的才华和优点,成就孩子们的梦想才是一名老师所应具备的精神。
在施教过程中,她鼓励老师们注重每个细节,掌握孩子的特点后做出适当的引导,才能为孩子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。
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举足轻重,作为老师者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有多幺重要。
林岄镅坚信,信念可以让人坚持到底。

随和、亲切的林岄镅,也常常和友族同胞打成一片。
灌输家长重视教育
新村孩子的辍学率,往往最让人头痛。
作为一位常年在新村生活的村民,林岄镅常常灌输家长教育的重要性。
她说,尤其是家中有外籍母亲的家庭,或是父母亲在外工作,留下年老的长辈看顾孩子,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,他们往往是最需要关注的。
以外籍母亲为例,由于许多时候母亲担当孩子教育,但却碍于母亲不译本地语言,也对课业一窍不通,以致无法对孩子有所辅助。
而孩子在欠缺督促和管教下,导致学习成绩时好时坏,波动起伏过大。更让人心痛的是,他们或会也随心选择了一条不属于自己的路,蹉跎了人生,也耽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机。
虽然如此,长大毕业以后的后进学生,他们却也是最懂饮水思源的一群。
在母校有需要帮助时,他们都会不问回馈,奉献自己能力所及的力量。

林岄镅时常受邀分享掌握华文考试的技巧。
应邀各校开讲
鼓励华裔子弟报考华文
作为一名退休华文科卓越教师,林岄镅鼓励华裔子弟们勇敢报考,为自己的文化努力。
身为华人,学习华文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份内事。
这也是这些年,她也不辞劳苦,应邀到各学校讲座;让孩子们掌握应考技巧之际,鼓励华裔子弟不要放弃华文的原因。

退休晚宴上,林岄镅与一群孩子及家人在台上翩翩起舞,呈献节目。
华文是华人的根
她说,中国是目前世界的经济强国,各国的企业和专才也努力往中国市场发展,在这片大好的经济市场中,华文精英为人力资源是有需求的。
她强调,华文是华人的根,先贤早年从中国漂洋过海在此落地生根,在陌生的土地上努力不懈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,一代又一代地积极捍卫华教,让大马的华裔子弟都有机会接受华文教育。因此,无论孩子在学习华文的过程中遇到任何挑战,或会面对拉低分数,家长都不应该放弃让孩子学习华文。

丹斯里林锦胜,是林岄镅最敬佩的大哥。

家人,是林岄镅最大的精神支柱。
注重和谐家庭生活理念
为孩子塑造良好习惯环境
林岄镅与同是教育界人士的夫婿李亚旺,共育有4名孩子。
俩人在养育儿女上,时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。无论常识或生活上的亲子教育,对孩子的未来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,并为孩子们塑造良好习惯的环境。
他们都注重于和谐家庭的生活理念,尽可能多花时间陪伴孩子,与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。两人注重亲子关系,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身心与智力发展。
林岄镅说,适当的鼓励,将让孩子更有信心面对人生。
她也鼓励家长多让孩子阅读,培长知识;她说,阅读也是培养孩子们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温床。
如今,两人的儿女成人也成才,长子劲彦、次子劲昀及长媳何云颖,都是政府医院医生,长女嘉瑜则为一名老师,现为马大教育硕士班研究生,幼女嘉棋目前则是实习牙医。
李亚旺是林岄镅的最大精神支柱。
人穷志不穷
最敬佩大哥林锦胜
林岄镅在五个兄弟姐妹中,排行最小。
而她最敬佩的,是人穷志不穷,在我国商、政界表现出席的中总署理总会长、马华彭亨州署理主席丹斯里林锦胜。
林岄镅12岁的那一年,母亲便去世,而家里的大哥林锦胜,负起养家的责任。
“当年家穷,丹斯里林锦胜肩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,不畏辛苦,日晒风吹或雨淋,给我攒钱交学费。”
她说,也因为这位大哥“再穷不能穷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”的信念下,让她顺利完成学业。
在日利谷华小任教多时的林岄镅,退休以后也时常回校探望昔日的同道。

林岄镅热衷于推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,图为她在数年前,热心协助劳勿南俱在日利谷华校所筹办的学生领袖培训晨读营。